预付消费需谨慎!中消协提示要注意这4点
近年来,预付随着预付式消费覆盖领域越来越广,消费需谨消协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慎中九游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卷款跑路”“套路营销”等。提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将于7月1日起实施,注意针对预付式消费的预付问题,强化了消费活动中的消费需谨消协经营者义务。6月28日,慎中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广大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时注意以下几点。提示九游
一、注意谨慎选择商家
由于消费者在预付式消费中因信息不透明而处于劣势地位,预付在资金安全、消费需谨消协服务质量、慎中合同等方面都存在风险隐患。提示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注意要谨慎选择商家、理性消费,认清自身实际需要,尽量避免较大数额的充值办卡,单次充值不宜过多,不轻信各种优惠活动。同时要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好的经营者。
二、认真审阅合同
预付式消费应与商家签订正式合同,以电子邮件等形式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确保合同可随时调取查看。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过期作废、限制转卡、丢卡不补等“霸王条款”,如有发现要敢于说“不”。
三、保留消费凭证
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还要注意保留证据,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保管好每次消费打卡记录,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每次消费后都要仔细核对所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金额,及时掌握卡内余额变动。除此之外,消费者付款时要使用商户专用收款码,拒绝私下转账。
四、提升维权意识
消费者如遇到消费纠纷,及时找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及时向消协组织或有关部门投诉,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消费者在平时消费时也要留心观察经营者的经营状况、服务质量,如发现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中国消费者协会督促相关经营者务必保证合法合规,明确必要信息,履行告知义务,做好售后服务;不得违背公平交易原则,进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有序发展是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营商环境的前提。中国消费者协会呼吁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对预付式消费乱象的治理力度,规范预付式消费规制,健全制度机制,从源头持续遏制,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卢绍聪
- ·全球首个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建成
- ·优化“梅马”赛道,客都大桥至高铁梅州西站段实施沥青路面改造
- ·丘成桐:希望把梅州蕉岭打造成学术中心,为世界学术作贡献
- ·林风眠学生后人裘小鲁:林风眠的伟大不只是绘画艺术的造诣…
- ·面向毕业生!新能源、先进制造……百余场特色招聘活动等你来
- ·资助376名贫困群众实施白内障、胬肉复明手术!梅州这个公益活动启动了
- ·自助办税服务延伸!梅州农商银行营业网点可办28项涉税业务
- ·兴宁足协荣获冠军!梅州市足球联赛甲级收官
- ·春以及景明 踏青赏花公平时!
- ·8000、2万、600万!超华科技三大项目今日启动
- ·上门接送、灵活乘车,梅州城区往返揭阳机场开通“定制客运”
- ·8000、2万、600万!超华科技三大项目今日启动
- ·国防部:日方最没有资格拿台湾说事
- ·陈敏:大美!融合!故乡!传承!风眠先生是梅州的骄傲、客家的光荣
- ·观众直呼精彩!广东汉剧《李坚真》走进福建上杭,点“燃”闽西红土地
- ·梅州与汕尾第四轮陆地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顺利完成